广东鞋业新格局孵化品牌兼顾内外销

广东鞋业新格局孵化品牌兼顾内外销

   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,广东承接了港台以及欧亚皮革鞋业的历史性转移,取得世人瞩目的成绩,现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鞋业生产和出口基地,其产量占全国半壁河山,占世界近四分之一。王建新自1999年入行,至今已在广东省鞋业产业里摸爬滚打十四年有余,现任广东省皮革协会理事长的他,见证过广东鞋业飞速发展的时候,也正经历着产业变革的日子。新快报有幸邀请到这位业内人士,与我们分享广东省鞋业产业的变革与发展之路。

  外销缩水内销竞争激烈从1980年至今,广东省皮鞋年产量从520万双增长至最高时的13亿双,皮鞋年出口量从94万双,达到最高点时的11亿双。然而,自2009年开始,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环境产生不利影响,消费低迷,国际市场也日渐萎缩,去年数据显示,省皮鞋产量回落至7亿双,出口量仅4亿多双。

  “以前是只管做鞋就已够了,订单源源不断。”王建新告诉新快报记者,广东省鞋业产业以加工为主,在外销上有优势,占到销售的七成以上。近年来,国际市场的萎缩,“优势变成了包袱”,省内鞋企面临销售压力,“国际市场缩水省内鞋企受到严重影响,突然间他们发现订单变少,或者是没了。”

  当然省内鞋企意识到危机,纷纷转头瞄准内销市场时已经晚了。浙江温州、福建晋江等地鞋企多年来把握内销市场,已有一批成熟品牌占据市场份额,如奥康红蜻蜓意尔康等;而省内鞋企中,只有百丽在国内占据大量市场份额,就像长颈鹿一样高出其他品牌,而其他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较低,缺乏一批能与百丽形成梯度发展的品牌群体。

  打造品牌是未来趋势

  “其实很多外地知名品牌也都来广东进货,贴牌生产。”王建新认为,广东省鞋业发展瓶颈不在于产品,“广货向来以设计时尚、做工精细、性价比高著称,大家争着要。”但因品牌影响力不够,确实在销售上吃了亏。他提到,温州年产量1000万以上的鞋企有多家,如奥康、红蜻蜓等,而广东只有一家百丽,虽然年产量在3000万双左右,遥遥领先同行,但省内其他品牌再无年产量上千万双的企业。

  “企业规模做不大,是因为品牌影响力不够,在终端消费者那里没有影响力。”王建新透露,国内做得好的鞋企,渠道铺得很广,品牌深入人心。以百丽为例,其全国专卖网点已达16000多个,有数据显示,其销量占全国女鞋的15%,销售额更占到20%。“省内鞋企的未来发展应着重打造自己的品牌。”品牌孵化需现代化鞋贸商城王建新坦言,要在终端市场与国内龙头品牌一争高下已不容易,新兴品牌可以朝批发市场和线上商城两方面发力,并从专业市场中逐渐发展起来。提起专业市场,王建新更是侃侃而谈,“因为市场需求大,专业市场成为中国特有的业态。”以前的专业市场给人的感觉就是脏、乱、差,批发就是到市场大包小包扛走,“这些都是旧专业市场的不足。”在弥补不足的基础上有所创新,是专业市场的发展趋势。

  王建新对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充满信心,现代化的专业市场应硬件与软件方面有所提升,成为鞋业品牌孵化的摇篮。他提到,今年新开业的越秀·财富天地广场国际鞋业主题商城是现代化专业市场的典范,“协会正筹划打造广东省皮革鞋业创新服务中心,为省内鞋企的发展出力。”

  对话王建新

  新快报:越秀·财富天地广场这样国际鞋业主题商城的推出,会给省内鞋业产业带来哪些影响?

  王建新:越秀·财富天地广场是新建起来的国际鞋业主题商城,无论是硬件,还是软件都非常现代化,不仅弥补了旧专业市场的不足,还有所创新,是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。这与鞋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契合的,更多的省内鞋企在这里汇集,无论是品牌交流、产品交流,还是相互的影响,都可以达到1+1大于2的效果。我们可以把这里看做未来国内鞋类品牌的孵化摇篮,中高端品牌鞋的集散地。

  新快报:筹划中的广东省皮革鞋业创新服务中心,成立后会为鞋企提供哪些服务?

  王建新:创新服务中心为鞋企提供的服务包括,技术引进、研发设计、质量检测、时尚发布、信息交流、产品展示、品牌孵化、市场拓展、人才培训、金融保障、财会审计、物流平台等。比如,近期正与意大利知名品牌设计工作室谈,希望其入驻专业市场,定期与鞋企作产品设计上的交流,而品牌孵化上,会有形象策划等服务。还会积极组织专项活动,如行业发展论坛,专项研讨会,新技术、新材料、新工艺、新设备推广会,国家政策推广会,时尚信息发布会等。